目前分類:300字簡約風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到阜陽~1  

今早搭公車到出版社的沿途,要晴不晴、灰溜溜的天空(現在倒是晴了!)一直讓我想起鄧勇星的《到阜陽六百里》,這是一個關於回家的故事。

當然,電影不是只想處理大陸春運期間一票難求、歸家不得的特殊狀況,而是想刻劃一群在外打拼的底層小人物於春節來臨前,在回不回家、回不回的了家中掙扎的心靈狀態。一群在外打拼的底層小人物,誰都想功成名就的回鄉過年,然而世間險惡,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有人揚名立萬,有人毀身滅跡。最後,除了少數人晉身成功人士,更多人為了避免自己在滾滾紅塵中滅頂,只能用盡各種手段,耍點鬼點子、壞心眼,踩著別人的真心,圖自己的發財美夢。然而,騙人者在這過程豈是無心人?他們其實也只是一群想返家療傷卻無法歸家的異鄉人啊。因此,看似輕描淡寫、無心無良的詐騙手段和過程,卻更加摧折他們的心。當然,《到阜陽六百里》的六百里是有形的路線距離,亦是心與家/心靈的家無形的距離。電影要談的不只是單純的回家,心靈的回家才是更深層的提問。正如主題曲〈回家〉的最後兩句歌詞「我努力奔跑 / 何處是我最後的落腳」,這群在底層奮力奔忙的小人物們內心最大的茫然和困惑也就在於此吧!

最後,女主角秦海璐好美。她的無悲無喜、淡然無奈的表現方式,更加深刻的詮釋出這群沒有出路的底層小人物沉重的悲哀。另外,特別感謝幫我張羅到電影票的劉君,雖然你在出場後很白目的問我:「你剛最後是不是哭了?」

  
   

 

slowda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朋友2012050241260461  

當革命與戀愛的敘事最後只剩下戀愛時,我們也只能為之嘆息,因為打從五四開始,幾乎很少有作品能夠擺脫這個宿命,到底這是敘述者面對革命/歷史的無能為力,還是戀愛太過迷人而吃掉了兩者的平衡? 同時,敘述者到底應該怎麼去處理「學運/革命世代」的權力與欲望?並藉此勾引出兩者之間互相牽引的張力,重新檢視戒嚴以後台灣民主的發展(包括墮落)。這一點不只是身為編劇和導演的楊雅喆需要重新思考的地方,更是我們全民的課題。

最後,若能將這部電影與大陸婁燁導演導論六四民運世代的電影《頤和園》放在一起討論,我覺得會相當有意思。

 (未完)

slowda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_wish_poster_2nd  

擅拍小孩的導演是枝裕和的新作《奇蹟》好溫馨的告訴我們,雖然這個世界不見得真有奇蹟,但我們要試著去用一顆童稚的心去相信,因為相信就會產生奇蹟!同時,這部電影也提醒我們這些連火山爆發都可當沒事的大人,不要忘了守護孩子以及他們所相信的奇蹟!總之,這果然是一部適合在311之後上映,用來撫慰災後人心的電影!

slowda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非關命運  

匈牙利電影《非關命運》透過猶太人集中營的故事問了我們一個問題,那就是在人類愈來愈完全屈從於社會力量的時代,獨立的個人如何繼續生存與思考。而這也是該片原著小說之作者因惹‧卡爾特斯在2002年得諾貝爾文學獎之理由。因惹‧卡爾特思透過小說和電影(擔任編劇)提醒我們,不要只沉迷於從歷史悲劇中挖掘出悲傷、憤世嫉俗和憎恨,而是要在無關政黨、種族或意識形態的狀態中,提煉出對人生終極的試問──我到底是誰?

slowda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oneyball08-thumb-300x444-14450  

《魔球( Moneyball)》是一部很有膽識的電影。它不僅我們看到棒球場上 的勝敗,更多讓我們看到下了棒球場之後,球團在辦公室內 的算計。在龐大的資金運作之下,資金不足的隊伍如何逆向 操作,在夾縫中找回自己的生存價值,以反抗砸大錢到處挖 角明星球員的「邪惡帝國」? 由此觀之,只用勝敗論球員的價值的大聯盟實可說是資本主義的最佳縮影。然而,在這套遊戲規則之下,處於這套規則下的人們該怎麼定義自己? 主人公賓恩提醒了我們一些問題:錢/資本是否可以代表某種程度上的認同想像?如果捨棄錢/資本,我們的核心價值又是什麼?不過,這些問題不僅只是大聯盟的問題,更是對人生的終極提問吧。因此,我覺得《魔球》真是一部很有膽識的電影,因為在歷年來的運動電影中,又有誰會願意/敢去掀開這一片化膿發臭的瘡疤呢?從這角度來說,與其說《魔球》是棒球/運動電影,到不如說它是一部對資本主義運作邏輯有所感觸,對人生有所提醒的哲理性電影。電影最後,賓恩的女兒改動了Lenka The Show的歌詞變成You're such a loser, Dad .Just enjoy the show”則為賓恩和這部電影(甚至人生)下了一個完美的註腳。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布萊德彼特的身材保持的真好。(吞口水)

slowda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jpg  

《鋼的琴》要講的不只是父愛,更重要的是要講述下崗工人陳桂林不惜任何代價(或忽悠)想讓自己的下一代升級到具有文化/資本的層次的故事。陳桂林經過無數的努力,甚至不惜偷,都無法讓女兒擁有一台可以練習的鋼琴,因此最後他決定拿出自己煉鋼廠工人的手藝和發揮各種奇想,跟一群下崗工人合力建造一台「鋼的琴」。然而,雖然最後「鋼的琴」被造出來了,但它是否能發出美妙的聲音呢? 我想導演張猛想要追問的問題是這個,而他給出的回應卻是一首悲傷的樂章。

slowda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946392347.jpg  

伍迪艾倫的新作《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在歪鼻子的詮釋下,伍迪艾倫式尖酸刻薄、語帶調侃的嘮叨卻變成一種垂頭喪氣,完全缺少了小巨人的光芒。同時,伍迪艾倫電影中的巴黎到底只是美國人的巴黎夢,少了認知,多了想像。說穿了,伍迪艾倫還是比較適合他最眷戀的紐約。  

slowda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01173_image2_1.jpg    

申俊浩《駭人怪物》的題材雖然是日本酷斯拉式的科幻故事,但卻隱喻了韓國戰後至今的歷史過程與國際處境。電影內那隻因美軍基地隨意傾到化學物質而使漢江內的魚產生變異的怪物,正象徵了一直插手韓半島事務的美國/美國帝國主義。當韓國政府對這隻怪獸束手無策,美國又釋放出錯誤的訊息、混淆視聽,韓國人又人云亦云的情況下,到底誰能打敗這隻怪物? 此外,電影的最後雖然讓金氏兄妹打死了怪獸,但怪獸是否就這樣消失了呢? 大哥的眼睛始終監視著漢江那一幕似乎說明了怪獸隨時可能再度出現的隱憂。

slowda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emory_of_murder.jpg        

殺人記憶》講述了一個韓國人的共同記憶。導演申俊浩用1986年至今懸而未決的華城連環殺人案來追溯韓國人80年代的集體記憶。當然,80年代的記憶不只是ㄧ個刑事案件,光州事件之後的白色恐怖氛圍、韓國民主運動、學生運動等80年代重要表徵都出現在電影中。電影最後,象徵國家機器的警察的腳最後被差點被他們屈打成招的人打傷,並得破傷風而被截肢,這或許隱含一種新體制將起的意象,因為1986年正是韓國政府允許人民舉行光州事件追悼會的一年。然而,電影中那個嫌疑犯對警察濫用權力的反抗,並導致最相信科學證據的警察發狂般的朝他開槍,似乎也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個新體制是否是正確無誤的? 然而,兇手始終沒有落網,而當初偵查此案的另一警察此後離開警界,成為業務員,這個結局似乎預示了導演對80年代以後至2003年韓國的發展一個悲觀的結論。

PS. 台灣翻譯成《殺人回憶》,但我覺得翻成"記憶"會比較適合電影內容。

slowda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藍莓夜》是王家衛2008年初的電影作品,故事發生在紐約,講述一個心碎的紐約女子(諾拉瓊斯飾演)與一個咖啡店老闆(裘德洛飾演)的愛情物語。熟悉王家衛電影的人對於這部電影的諸多片段和畫面,應該都會有似曾相似的感覺,比如我就在其中找到了《重慶森林》、《阿飛正傳》、《花樣年華》的影子,特別是《重慶森林》,甚至覺得其實王家衛只是把黑頭髮、黃皮膚的梁朝偉,換成金髮碧眼的裘德洛而已,當然,電影場景也從以往的香港置換成紐約。這樣的結果若往好處想,可以解釋成王家衛果然是王家衛,王家衛唱出的老情歌還是一如往常的耐人尋味;但是若往壞處想,似乎就變成了王家衛終究只能是王家衛,他仍舊沒有跳脫出以往的框架。

slowda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