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KBS推出了從開拍以來備受矚目的《魔王마왕》,導演是朴燦弘,編劇是金志宇,演員則是找來了嚴泰雄、朱智勳和申敏兒。而《魔王》備受矚目的原因,除了這是朴燦弘、金志宇和嚴泰雄三人繼《復活》後的又一合作外,主要也是因為這是朱智勳告別皇太子之後的第二部作品,大家都想知道《宮》之後的朱智勳,將會用什麼樣貌出現在我們面前。在此,我忍不住想先插播一句──這次朱智勳的演技有很大的進步(容後述)。可惜,這樣強大的陣容和高話題性,並沒有創造出高收視率,主要的原因可能出於看慣婆婆媽媽戲的韓國人還不太習慣推理劇,據說也有不少人反應劇情太難,只要一集沒看就會跟不上。我想這部戲若是在酷愛推理劇的日本上映的話,應該會有不錯的成績。果然,手腳很快的日本TBS電視台就即將於夏季推出《魔王》的日劇版,由生田斗真和大野智分別飾演嚴泰雄和朱智勳的角色。(以主角的年齡來看,這是兒童版的嗎?)



《魔王》一劇是韓劇中少見的推理劇型,但是其與一般推理劇不同的地方在於,《魔王》一開始就已經告訴我們誰是這些連續殺人事件的幕後指使者,也就是說這部戲的主要目的,不是要我們猜測誰是兇手,而是要讓我們理解為什麼他會變成兇手。因此,《魔王》讓我們看到兇手被形成的原因,以及他犯案時的心路歷程,並藉此討論善與惡、正義與不公、真實與謊言、復仇與救贖、審判與寬恕的問題。這部戲全部20集,並沒有故意拖戲的嫌疑,整體上還算是完整。為了加強懸疑性,劇中加入了不少宗教色彩,並加入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伊底帕斯王》 的元素,營造詭譎之感。同時,羅丹《地獄之門》(The Gates of Hell)的雕像和童話故事《穿過隧道》(The Tunnel),更是成為本劇的最大象徵,用此比喻兩個主角的命運與選擇。

故事從一張塔羅牌開始。警察姜吾壽(嚴泰雄飾演)收到一個裝有一張塔羅牌的快遞,沒想到這張塔羅牌卻是姜家法律顧問權律師的死亡預告。因此,吾壽對此展開了調查,並因而結識了畫此塔羅牌且具有心靈占卜能力的徐海湮(申敏兒飾演),以及權律師的學生吳承河(朱智勳飾演)。然而,隨著時間的推進,吾壽不斷的收到來自兇手的快遞,其中除了有引自但丁《神曲》、《浮士德》文句的信件外,亦有象徵死亡預告的塔羅牌。不過,隨著吾壽的調查,卻意外發現這些案件似乎全部指向自己12年前一段年少輕狂的往事。由此,這段被塵封已久的往事再度復活,而與這段往事有關的人也全部深陷險境。


(圖片出自:http://mfa.techart.tnua.edu.tw/~m9693009/wordpress/?p=21#more-21 )

雖然飾演姜吾壽的嚴泰雄的演技不俗,但是我覺得這次比較成功的角色,反而是朱智勳飾演的吳承河,這到也不是因為朱智勳的演技比嚴泰雄好(朱的演技尚未到達這種境界),而是因為「吳承河」這個角色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悲劇性色彩使然。

吳承河是一個喜怒不形於色的律師,因為勝率很高,又是自學出身,因此很受律師界的矚目。然而,在他的老師權律師被殺的案件中,他卻反而幫兇手辯護,更因此成為話題人物。不過奇怪的是,在接連的幾個案件中,吳承河皆以辯護律師的姿態出現在吾壽的面前,同時,他眼中始終隱含著對吾壽的恨意。這是為什麼?這得從12年前的那段往事說起。12年前,還是高中生的吾壽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壞學生,仗著老爸姜東賢是國會議員而胡作非為,搞校園霸凌,尤其特別喜歡欺負金英哲。然而,同班同學鄭泰勛看不下去,因此找吾壽談判,要他停止欺負英哲的行為。可是,就在談判的過程中,發生了泰勛死亡的事件。姜東賢為了確保自己的名聲和兒子的未來,收買了當時在場的吾壽的好友大植、石晉和勝基。最後,因為他們三個人的偽證和權律師的辯護,讓吾壽以「正當防衛」的理由而無須接受法律的制裁。然而,當有一方得到幸福的時候,總是有另外一方會失去幸福。因此,當吾壽無罪開釋時,原本貧窮卻幸福的鄭家卻因此而徹底崩解,不僅母親因為悲傷過度而死於交通意外,弟弟泰成也因而失蹤,且在幾年後因交通意外而死亡。然而,其實泰成並沒有真正的死亡,他轉而以「承河」的身分活著,並決心要對這個遺棄他和家人的世界,進行激烈的報復。


(圖片出自:http://mfa.techart.tnua.edu.tw/~m9693009/wordpress/?p=21#more-21 )

因為在16歲的時候,就經歷了超越他所能承載的強大傷痛和孤獨,因此造成承河的陰暗性格和憤世態度,而這些創傷並沒有被時間撫平,反而是越來越加強了他向吾壽復仇的決心。正如劇中一再出現的羅丹《地獄之門》的雕像,承河自認為自己是雕像中的「沉思者」,當沉思者緊閉雙眼時,是在等待末日的審判,然而當沉思者睜開雙眼時,即意味著他將進行審判。因此,當法律無法還原真相,讓泰勛獲得真正的審判時,承河將自行審判。此後,他利用人性的貪慾、憤怒、猜疑、軟弱等等弱點,藉由他人的手殺了權律師、大植、成俊彪記者和勝基,更讓吾壽的哥哥喜壽犯下殺人的罪行,並導致姜東賢的病逝。然而,當這一切都如他計畫般的順利時,承河卻沒有獲得他想像中的解脫和救贖,慶祝勝利的薄荷糖也不再甘甜,反而越來越苦澀,他不僅在黑暗的隧道中找不到出口,更越來越無法原諒自己,失去被救贖的可能。因此,劇中迴盪著的泰勛最喜歡的歌曲《Over The Rainbow》(彩虹曲),對他來說,已經不是原本象徵幸福的曲調,而是變成黑暗宿命的哀歌,因為他最終仍是無法如青鳥般,自由自在的在彩虹上飛翔。

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Bluebirds fly 
在彩虹上方
有幸福的青鳥飛舞

Birds fly over the rainbow
Why then, oh why can't I?
青鳥自在飛翔於彩虹上
為何?噢,為何我卻不能?

If happy little bluebirds fly 
Beyond the rainbow 
Why, oh why can't I?
如果青鳥可以飛在彩虹的上方
為何?噢,為何我卻不能?


(這場雨,下久一點多好!這是承河與海湮唯一的幸福時光。)

然而,一向冷靜的承河遇到了善良體貼的海湮,這個在12年前唯一說出真相的女孩。當然,重逢不是偶然,也是他精心的安排,只是事情的發展超出了他的策劃,因為他愛上了這個女孩。一開始,承河只想利用海湮的超能力,讓12年前的事件重現。可是,當他與海湮的交往越來越深後,他感受到了愛情,因此他越來越無法冷靜,也越來越無法沉著,因此當他在海湮家中吃了海湮媽做的雜燴後,他徹底崩潰了,因為這正是他去世的母親最拿手的菜餚,也曾經是他一生夢寐以求卻不可得的幸福。崩潰後的承河衝向教堂,試圖找神父告解,然而最終他仍是無法放棄仇恨,只能堅決的走向悲劇的道路,放棄了垂手可得的幸福。到最後,海湮知道承河真實的身分後,心疼不已,卻也確認了自己對承河的感情。只是,海湮的愛情仍是來的太晚,即便海湮已經向承河伸出救援的雙手,但此時的承河已經無法回頭,海湮的愛反而加深了承河的悲哀,並摧毀了他原來設想的寧靜。


(承河下定決心,告別海湮與其帶來的幸福。)

承河是一個很讓人心疼、憐愛角色,他承受了過大的傷痛,讓他痛到不得不走上這樣極端的道路,對他而言,復仇的過程也正是他療傷止痛的過程。然而,他卻在此時與愛情相遇,在不對的時間裡,愛與不愛都是一種悲傷,這份不該來的愛讓他體會到幸福,卻也把他推向更痛苦的深淵,瓦解了原本一直支撐他活下去的信念。我覺得朱智勳接到一個很好、很具挑戰性的反角,詮釋這種角色的過程,往往會讓演技有飛躍性的進展。而朱智勳的表現如何呢?比起《宮》時的生澀稚嫩(大約40分吧),《魔王》中的朱智勳真是大有進展,至少可以打70分,他牽動左嘴角的冷笑再加上他細長的眼睛,實在很陰沉。不過比起他前面的冷酷,我更愛看他最後1/5的戲,因為幾場他崩潰的場景,他和海湮有緣無份愛情,以及最後他和吾壽的死亡之約,伴隨著金東律用沙啞的聲音唱的主題曲《別愛》,真是催淚。同時,我真的覺得朱智勳很努力,他表情的變化更多了,層次感也更好,情緒和眼淚也說來就來,悲傷的時候又帶點宿命,冷酷的時候又帶點哀傷,很符合承河複雜的心境。雖然因為模特兒的職業病,讓朱智勳走路還是有走台步的感覺,但是我感受到他求新、求變、求進步的心意。當然,朱智勳也得謝謝編劇和導演大人,因為是他們兩個人造就了吳承河這樣的人物。


(我原諒你,同時也原諒自己。死亡讓我們都獲得了原諒與救贖。)

看完《魔王》之後,我一直在想,如果承河早幾年與海湮重逢,早幾年與愛相遇,早幾年體會到被愛的幸福,他應該就不會走上這條沒有出口的死胡同了!承河不是不會愛人,他只是無法卸下心中對社會和吾壽的恨意,無法忘記自己被剝奪的幸福,而這正如承辦泰勛案件的警察車光斗所言,那時候泰成實在太小,太小就看到社會的不公平,所以才會無法釋懷。此外,不管是承河或是吾壽,他們也正如車光斗所言,他們始終都活在過去,活在16、18歲那年,因此才會如此耽溺,以致於無法掙脫過往的枷鎖,更無法追求當下的幸福,即便天堂已在不遠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owda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