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出自:http://www3.nhk.or.jp/taiga/atsuhime/index.html )

 
NHK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大河劇收視率,做了很多的嘗試和改變。首先,他們不僅讓大河劇的演員年輕化,比如瀧澤秀明就創下以22歲9個月的年齡接演大河劇《義經》的紀錄,同時也讓演員偶像化,比起以前大多使用大河劇的傳統演員,現在他們更喜歡採用具有票房和人氣的偶像,因此從《利家與松》(2002)開始,偶像明星紛紛出現在大河劇中,比如《利家與松》的唐澤壽明、松島菜菜子、竹野內豐、反町隆史;《武藏》(2003)中的米倉涼子、堤真一、松崗昌宏;《新選組!》(2004)中的香取慎吾、堺雅人、三本耕史、優香、藤原龍也、小田切讓、江口洋介;《義經》(2005)中的瀧澤秀明、石原里美、上戶彩;《功名十字路》(2006)的仲間由紀惠、上川隆也、長澤雅美、長谷川京子;《風林火山》(2007)中的內野陽聖、Gackt。這些偶像演員的加入,讓原本使人覺得是老人家在看的大河劇有了新的氣象,開始吸引年輕的群族。此外,在編劇方式和內容方面,也和以往的大河劇有所不同,比如《新選組!》就大膽採用了三谷幸喜,讓大河劇增添了少見的幽默感。在配樂部分,則啟用了大家耳熟能響的吉俁良、久石讓、服部隆之等。


NHK的這些努力,終於在2008年的《篤姬》嘗到了豐美的果實,全劇的收視率平均為24.5%,成為1996年的《秀吉》之後,唯一一部每集收視率都在20%以上的大河劇,並為鹿兒島創下了262億日圓的觀光收益。《篤姬》的主要演員有宮崎葵、瑛太、堺雅人、松田翔太、堀北真希等,其中宮崎葵以22歲1個月接演大河劇,打破了之前瀧澤秀明的紀錄。同時,這也是繼以豐臣秀吉的正室北政所寧寧為主角的《女太閣記》(1983)和以德川時代由德川家光的乳母搖身一變為大奧總管的春日局為主角的《春日局》(1989)後,第三度以女性為主角的大河劇,我想這也是吸引了大批女性觀眾的主要原因。

這幾年的大河劇喜以幕末為題材,比如之前的《新選組!》和2010年將要上演的《龍馬傳》,主要表現那段風起雲湧的時代變化,以及身為男性/下級武士怎麼面對這麼急速的轉變。《篤姬》也是在這一架構下出現的,但是,性別和地位的差異就導致出了不同的視角,比起《新選組!》中,下級武士在尊王攘夷、開國鎖國的理念中擺盪、對於西洋事務的吸收與受容和改變日本現狀的信心,《篤姬》中顯然較少這一類敘述,因此故事焦點多集中於篤姬本身。在德川時代,能夠改變社會嚴謹的階層是少見的事,因而,篤姬從一個下級武士之女「於一」經歷多重改變而為將軍夫人,這就成為此劇第一個處理的重點。此外,身為一個德川時代的武士之女,從小受的教育就是聽從父親或籓主的指示,同時,由於當時武士和其族人都具備不事二主的觀念,因此當篤姬從原本遵從薩摩籓轉而為遵從德川家時,這其實已經違背了她從小所受的教育,並改變了自己的原來的信仰,因此這段具有特殊性的轉變過程,成為在劇中被大力處理的第二個重點。

此外,篤姬的愛情世界則是第三個重點,一開始她與尚五郎若有似無的情愫,以及後來與德川家定之間的篤實愛情,這部份從頭到尾牽動著劇情的發展,而這段故事不僅拍得精采,也拍得動人,我想應該很少有女性觀眾對此不動心的,但是,這其實也突顯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以女性角度看幕末歷史時,愛情竟佔了很大的一部分,比起在外面闖盪的男性來說,《篤姬》作為一個只能被關在大奧的女子,以她為題材能夠表現的東西,還是比較受侷限。最後,本劇的第四個重點則是江戶無血開城的事蹟,這部份是要用來顯示篤姬迥異於當時女子的特點,但在我看來,反而是顯露出女性在政治風雲變色時無力參與的困境,因為主要談判者是勝海舟(北大路欣也飾演),篤姬只是作為一個無力且考慮到現實層面的女性而接受這樣的安排。

因此,其實我比較喜歡以男性為主角的幕末大河劇,畢竟時代的氣氛是直接反應在這些男性身上,而不似表現在女性身上的那種幽微和婉轉。當然,在面對大時代的衝擊下,兩者都無法擺脫無力和宿命,但顯然男性還是較女性具有更大的能動性。因此,我現在非常期待2010年的《龍馬傳》,我想要了解原本身為志士派的坂本龍馬變成開國派這中間的思想轉變路徑,雖然我不太滿意這次的選角。

ps.NHK最近為了收視率,除了對大河劇以往的方式做出大量的修改之外,劇情中也出現虛構的歷史,這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甚至提出「大河廢止論」。因此,我們在看大河劇時,必須自行去區分正史和野史的界線,不能全然信以為是正史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owda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